"第三是免于匮乏......在世界各地"。
罗斯福上任之初,国家正处于大萧条的深渊。因此,罗斯福总统从他的第一任政府开始,就高度重视确保 "免于匮乏",认为这对国家的长期实力和未来至关重要。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对受抚养儿童的援助、最低工资、住房、股票市场监管和联邦银行存款保险--这些只是罗斯福新政计划中推出的几项措施,其中许多至今仍与我们同在。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罗斯福进一步认识到在全世界传播 "免于匮乏的自由 "的必要性。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部分起因是货币混乱、大规模失业和经济绝望,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上台。正如他在提出经济权利法案时所说的那样(见附录 B):"没有经济安全和独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人自由。'有需要的人不是自由的人'。饥饿和失业的人是独裁政权的基础"。
在第一任政府期间,罗斯福告诉他的同胞们,如果美国有三分之一的人住房条件差、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那么美国的民主制度就无法生存下去。在第二个任期内,他敦促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一个混乱和贫困的世界经济中,美国的福利无法得到保证。他在 "四大自由 "演讲中宣称,美国应该寻求 "经济谅解,确保每个国家的居民都能在和平时期过上健康的生活"--几个月后,他在与温斯顿-丘吉尔会面起草《大西洋宪章》时重申了这一观点,其中包括一项国际经济合作条款。具体来说,罗斯福希望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其任务是在全世界促进高水平的就业、增长、贸易和经济公正。
为某些人带来难以言表的繁荣
罗斯福逝世 60 年后,许多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祖辈在大萧条时期最狂野的梦想。事实上,罗克韦尔笔下一家人即将享用丰盛感恩节大餐的场景,正是许多美国人认为理所当然的富足景象。同样,其他西方国家的公民--包括生活在德国和日本这些战败国的公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然而,仍有大量美国人处于饥饿和贫困之中。根据美国农业部最近的一份报告,2003 年有 3,630 万美国人生活在粮食无保障的家庭中,而 2001 年和 1999 年分别为 3,360 万人和 3,100 万人。同时,美国人口普查局发现,2003 年有 3 590 万美国人处于贫困之中,比 2002 年增加了 130 万人。
这种情况是如何演变的?埃克德学院的威廉-费利斯(William Felice)将其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 "人权 "等同于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而不是经济和社会权利,后者与共产主义的价值观相关联。享有适当生活水准的权利不被视为政府的特殊职责,而是由私营企业和市场力量决定。
在布什总统的国内议程中,私有化的趋势显而易见,其重点是重组由罗斯福创建的政府资助的社会安全网,包括新政的顶点--社会保障。与此同时,超级富豪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现在美国公民中收入最高的 1% 所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过了收入最低的 90% 的收入总和。纽约时报》最近对美国阶层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美国越来越富裕,但美国人从一个经济阶层上升到另一个经济阶层却变得更加困难。"可以说,美国人比三十年前更有可能在他们出生时所处的阶层终老"。
消除世界贫困战略
国内的繁荣只是等式的一半。那么世界其他地方呢?正如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南希-伯德索尔(Nancy Birdsall)在埃克德学院(Eckerd College)的演讲中所指出的,当今世界 "极不平等"。在外交政策领域也是如此,美国还没有将自己的力量放在保证 "一个更安全、更繁荣的世界,一个不那么不平等的世界,一个贫困人口更少的世界 "这一目标上。相反,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还是伯德索尔的话"美国和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富裕国家的财富和收入水平,按实际价值计算,平均是埃塞俄比亚、尼泊尔、非洲大部分地区和中美洲部分地区等国家平均收入水平的一百倍。一百年前,这一差距约为 10:1。
为什么我们距离实现罗斯福提出的 "在世界各地 "确保免于匮乏的愿景如此遥远?一些经济学家,尤其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将西方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归咎于不负责任的 "一刀切 "贸易政策。另一些人,如贾格迪什-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则对贸易自由化通过刺激经济增长造福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潜力持更为乐观的态度。金融时报》的作者马丁-沃尔夫是另一位全球化倡导者,他在最近出版的书中写道"世界上从未有如此多的人或如此大比例的人口享受到如此大幅度的生活水平提高"。
还有一些人则侧重于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以解决市场力量在帮助世界贫困人口方面的局限性。他们认为,目前有 11 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世界银行将极端贫困定义为每天收入不足 1 美元),现在是时候做些什么来减少这些数字了。
例如,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一直在领导一项雄心勃勃的联合国计划,即到 2025 年消除全球贫困。在他看来,地理位置在决定非洲命运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非洲地处内陆,疾病频发。通过增加外援,可以控制疾病(如疟疾),建立基础设施。这样做的结果是,私人投资将获得更大的回报,从而引发以市场为主导的增长。否则,政治精英们将继续专注于尽快从贫穷国家掠夺以资源为基础的财富;投资和发展将永远只是空头支票。
在四月份的埃克德会议上,伯德索尔概述了她所在的全球发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制定的反贫困计划,该计划与萨克斯开出的药方有很多共同之处。她说,美国有道德责任将 "免于匮乏 "作为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伯德索尔认为,美国在市场和军事事务中动辄使用 "硬实力 "资源,却不利用 "软实力 "资源来巩固其在世界上的声誉和道德地位,这是很矛盾的。
她接着列举了美国可以从对外援助入手增强软实力的一些关键方法。她说,美国的海外发展援助(ODA)"廉价得令人发指"。美国的援助额占GDP总额的比例已降至0.15%,是所有主要工业化国家中最低的。对于世界上的穷人和弱势群体,美国似乎正在发出这样的信息:它根本不在乎。伯索尔呼吁美国采取积极行动,改善在这方面的记录。这些行动不仅包括更多的援助,还包括 "有利于发展 "的措施,如降低农业补贴,以及成立一个内阁级的发展机构,负责与其他富裕国家合作,为减轻世界贫困制定可行的战略。
只说不做?
事实上,为使世界摆脱匮乏,已经提出了许多建议。布什总统提出了 "千年挑战账户"(Millennium Challenge Account),将援助提供给那些负责政府改革的国家。记者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Nicholas Kristof)认为,这项计划虽然 "起步缓慢,令人痛苦",但至少 "精明地把重点放在了鼓励善治和经济增长上"。另一个充满希望的迹象是布什最近宣布拨款 12 亿美元用于为期五年的抗击疟疾运动--《纽约时报》的编辑们认为这是 2005 年 7 月在苏格兰格伦伊格尔斯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一个 "令人钦佩的开端"。
但是,办法有的是,意愿呢?被称为布雷顿森林机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在 2004 年庆祝了它们成立六十周年,但在实现减少世界贫困和促进发展的目标方面却收效甚微。同样,在罗斯福试图说服世界各国领导人合作促进全球繁荣六十年之后,我们再次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民族国家的首脑们主要关心的是取悦自己的选民--一位发言者将这种立场形容为 "民主自恋"。这种狭隘和短视的做法使得即使是最简单的提议,如托宾税倡议,也难以实施。
迈克尔-史密斯认为,美国现在应该重新审视罗斯福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的理由:即一个贫困加剧的世界是不稳定的,因此对所有居民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尤其是在这个不安全加剧的时代,采取行动减少全球不平等现象应被视为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他建议说,那些认为美国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人 "需要被说服,他们是活在借来的时间上"。
伯索尔在埃克德系列会议的最后一次会议上强化了史密斯的结论,她指出,美国不仅应该利用自己的力量为美国人获取全球化带来的利益,而且还应该 "减少全球化带来的两种风险,即传统安全风险和人类安全风险"。她认为,改善世界贫困人口的困境不仅会带来道德回报,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讨论问题:
1)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许多经济学家预测,新独立的非洲国家一旦发展起现代工业部门,就会变得更加富裕。然而,在全球化时代,非洲却未能实现繁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而且应该做些什么?
2)市场友好型(即自由贸易)政策是否会刺激经济增长,进而减少贫困?如何衡量?
3)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声称,在我们有生之年消除世界贫困应该是可能的。他所支持的联合国反贫困计划的主要建议是什么?这些建议是否可行?
资料来源和推荐资源:
一般情况
Bhagwati, Jagdish.为全球化辩护》。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1 章,"反全球化:为什么?"见http://www.amazon.com。
"阶级问题"(《纽约时报》特刊),见http://www.nytimes.com/pages/national/class/index.html。
Felice, William.The Global New Deal: Economic and Social Human Rights in World Politics.Rowman and Littlefield, 2003.
Sachs, Jeffrey.贫困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性》。企鹅出版社,2005 年。第 1 章有关马拉维的部分可在http://www.amazon.com 上查阅。
Stiglitz, Joseph E.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W.W. Norton,2002 年。第 1 章,"全球机构的承诺",见http://www.amazon.com。
Wolf, Martin.Why Globalization Works.耶鲁大学出版社,2004 年。
卡内基理事会网站上经过编辑的演讲稿
Brown, Mark Malloch."在 9.11 事件之后:21 世纪的人类安全与人类发展"。Merrill House Programs, 2001.
Mallaby, Sebastian."世界银行家:失败的国家、金融危机以及国家的富裕与贫穷的故事"。美林大厦计划,2005 年。
Nye, Joseph S.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Merrill House Programs,2003 年。
其他Carnegie Council 资源
Reddy, Sanjay.实现全球正义研讨会报告》:"监测全球贫困状况:未来更好的选择"。 Carnegie Council 系列,2002 年。
"全球扶贫:辩论"。与安德鲁-库珀和彼得-辛格合著。 伦理与国际事务》16.1(2002 年春季)。
专题讨论会:"世界贫困与人权"。与 Thomas Pogge、Mathias Risse、Alan Patten、Rowan Cruft、Norbert Anwander 和 Debra Satz 合著。 伦理与国际事务 》19.1(2005 年春)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