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森-布里斯克,《全球好撒玛利亚人:作为外交政策的人权》(牛津,2009 年)。
杰克-唐纳利,《理论与实践中的普遍人权》(康奈尔大学,1997 年)
Tim Dunne 和 Nicholas Wheeler 编著,《人权与全球政治》(剑桥,1999 年)。William Felice 的评论见《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14 期(2000 年)。
David Forsythe,《国际关系中的人权》(剑桥,2002 年)
Mary Ann Glendon,A World Made New:埃莉诺-罗斯福与世界人权宣言》(兰登书屋,2001 年)
Carol C. Gould,《全球化民主与人权》(剑桥,2004 年)。参见 Fiona Robinson 的评论,《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21 期(2007 年)。
詹姆斯-尼克尔,《理解人权》(Wiley,2007 年)
玛莎-努斯鲍姆,《妇女与人类发展》:能力方法》(剑桥,2001 年)。参见 William Felice 在《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15 期(2001 年)上发表的评论。
玛莎-努斯鲍姆和乔纳森-格洛弗主编,《妇女、文化与发展》(牛津,1995 年)
R.J. Vincent,《国际关系中的人权》(剑桥,1986 年)。
Catharine A. MacKinnon,Are Women Human?及其他国际对话》(哈佛大学,2006 年)。参见 Clare Chambers 的评论,《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21 卷第 2 期(2007 年)。
迈克尔-巴内特和雷蒙德-杜瓦尔编著的《论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中的权力 (剑桥 2005)詹姆斯-博曼,《跨越国界的民主》:从 Dêmos 到 Dêmoi》(麻省理工学院,2007 年)。
Allen Buchanan,Justice, Legitimacy, and Self-Determination:国际法的道德基础》(牛津,2004 年)。Deen Chatterjee 的评论见《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19 卷第 2 期(2005 年)。
Daniel H. Deudney,Bounding Power:从波利斯到地球村的共和党安全理论》(普林斯顿,2007 年)。见 Takashi Inoguchi 的评论,《伦理学与国际事务》22,no.3 (2008).
John Dryzek,Deliberative Global Politics:分化世界中的话语与民主》(Polity,2006 年)
Martha Finnemore 和 Michael Barnett,《世界规则》:全球政治中的国际组织》(康奈尔大学,2004 年)
David Held,《民主与全球秩序》:从现代国家到世界大同治理》(斯坦福,1995 年)
安德鲁-赫雷尔,《论全球秩序》:权力、价值观和国际社会的宪法》(牛津,2007 年)
G. John Ikenberry,《胜利之后》:制度、战略克制和重大战争后的秩序重建》(普林斯顿,2001 年)
Akira Iriye,Global Community: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加利福尼亚,2004 年)。约翰-鲁格(John Ruggie)的评论见《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17 期(2003 年)。
保罗-肯尼迪,《人类议会》:联合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兰登书屋,2006 年)。见 Barbara Crossette 的评论,《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21 期,第 3 号(2007 年)。3 (2007) .
Robert O. Keohane,《部分全球化世界中的权力与治理》(Routledge,2002 年)
安德鲁-库珀,《超越国界的民主》:全球机构中的正义与代表》(牛津,2004 年)。Eris Cavallero 的评论见《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19 卷第 2 期(2005 年)。
特里-纳丁,《法律、道德与国家关系》(普林斯顿,1983 年)。参见罗伯特-迈尔斯的评论,《世界观杂志》第 27 卷第 3 期(1984 年, )。3 (1984,Carnegie Council).
Thomas G. Weiss,What's Wrong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and How to Fix It(Polity 2008)
关于身份和成员资格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中的社区》:对民族主义起源和传播的思考》(Verso,2006 年)
夸梅-安东尼-阿皮亚,《身份的伦理》(普林斯顿,2007 年)。参见Carnegie Council Public Affairs book talktranscript。
Brian Barry,Culture and Equality:An Egalitarian Critique of Multiculturalism(Harvard 2002).P. E. Digeser 的评论见《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16 卷第 1 期(2002 年)。
罗纳德-贝纳编,《公民权理论化》(纽约州立大学,2007 年)
Seyla Benhabib,《他人的权利》:外国人、居民和公民》(剑桥,2004 年)
Seyla Benhabib,《另一种世界主义》(牛津,2006 年)
Seyla Benhabib、Ian Shapiro 和 Danilo Petranovic 编辑,《身份、归属和忠诚》(剑桥,2007 年)
Linda Bosniak,《公民与异族:当代成员身份的困境》(普林斯顿,2006 年)
罗杰斯-布鲁贝克,《法国和德国的公民权与民族性》(哈佛大学,1998 年)
Joseph H. Carens,Culture, Citizenship, and Community:作为公平的正义的背景探索》(牛津,2000 年)
Emma Haddad,《国际社会中的难民》:主权之间》(剑桥,2008 年)
Will Kymlicka,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少数人权利的自由理论》(牛津,2005 年)
Will Kymlicka,《多元文化奥德赛》:领航多样性的新国际政治》(牛津,2007 年)。
Andrew Linklater,《政治共同体的转变》(南卡罗来纳州,1998 年)。Chris Brown 的评论见《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12 期(1998 年)。
罗伯特-麦金和杰夫-麦克马汉编,《民族主义的道德性》(牛津,1997 年)
David Miller,《论国籍》(牛津,1995 年)。Michael J. Green 的评论见《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10 期(1996 年)。
玛莎-努斯鲍姆,《内部冲突》:民主、宗教暴力和印度的未来》(哈佛大学,2007 年)。参见Carnegie Council Public Affairs book talktranscript 和音频。
Susan Moller Okin,《多元文化主义对妇女有害吗?普林斯顿,1999 年
Yael Tamir,《自由民族主义》(普林斯顿,1993 年)。Chris Brown 的评论见《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12 期(199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