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negie Council的季刊《伦理与国际事务》现已进入第三个十年。创刊号于 1987 年出版,当时人们还没有认真考虑建立一个没有苏联的世界的想法,国际层面的伦理和公共政策还在 "遏制 "和 "道德等价 "等控制性思想的范围内争论不休。二十多年后,我们仍然发现现实主义框架的价值,但我们也欢迎新的、不那么受束缚的文献的发展,这些文献探讨的是全球范围和关注的问题。

伦理与国际事务》的撰稿人利用应用伦理学和国际规范理论来解决世界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无论问题是众所周知的还是被忽视的,是长期存在的还是迫在眉睫的,是地方性的还是真正国际性的,我们的作者都会运用道德推理--以事实为依据,以哲学和社会科学探究的结构为基础--来加深理解并推动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的方法是规范性的;也就是说,它根据道德体系和直觉来规定和解释预期的和要求的行为。然而,它也是经验性的,因为它将政策选择置于历史和政治背景之中。1然而,如果说这种增长是新的全球困境和令人担忧的趋势造成的,那么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国际伦理学领域加倍严谨和创造性的原因,而不是沉浸于庆祝的场合。

但是,国际伦理的 "领域 "是什么?特别是,我们指的是谁?国际伦理学的方法和问题与一系列其他领域和学科交织在一起,并涉及从个人到全球社会的多个分析层面,因此它不是一个可以明确划分的领域,甚至不能与某个大学院系相提并论(就好像它仅限于大学一样)。就其理论核心而言,国际伦理学可以说与国际关系领域的现实主义及其批评者,以及道德和政治哲学家对世界主义及其批评者的讨论相重叠。

当然,这种模式很快就会被打破,即使是本卷中由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撰写的章节也是如 此。2然而,即使只关注国际关系和哲学领域内部和之间的国际伦理辩论,也可以说,随着其技 术日趋成熟,视角范围不断扩大,对现实世界发展的反应能力不断增强,以及政治学家和哲学家 愿意相互借鉴、交流和合作,该领域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伦理学家也表现出一种稳定的专业化趋势,他们努力在逐个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价 值和获得吸引力。

如今,这一领域的辩论涉及大气层正义、主权债务、人权审判,以及本书所探讨的主题:战争与战后和解、干预及其前景、社区如何才能最好地确定公正的权威和包容原则这一无穷无尽的问题,以及全球不平等的伦理和政治。本书前几版的结构是开放式的,分为 "理论"、"文化 "和 "问题 "三个部分,而这一卷的内容则按主题排序,承认并反映了该领域日益成熟和自我意识的提高。毋庸置疑,本版在理论和文化意识方面的贡献并不比过去逊色,但现在它们的背景是 "国际伦理学专题",而不是诸如伦理学在国际事务中是否发挥作用的问题。

在选择将哪些对话和文稿纳入这一新版本时,我们的目的当然不是要产生国际伦理学的最大 "热门",也不是要产生全球公共政策的最大 "失误",就好像在其他文献中没有无数有价值的文稿一样,也好像所选主题是我们认为最紧迫或最值得广泛讨论的主题一样。尽管这里收录的每篇文章都是正在进行的讨论,而不是已经结束的讨论,但这些对话应被视为对读者心目中最重要的国际问题进行规范性、实证性讨论和研究的邀请。我们选择这些资料的目的是尽可能有效地为当代国际伦理学课堂服务,并邀请和告知该领域的其他新读者。因此,我们汇编了一些资源,我们认为这些资源在吸引和指导新一代国际伦理学家和世界社会的知情成员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我们希望在这些愿望之间取得平衡--提供一本适合伦理学课堂使用的书,并反映出该领域日益成熟的发展--同时又不歪曲或过度确定讨论的形式,这里所介绍的选文就是从这些讨论中汲取的。四个部分中的每一部分都为所面对的辩论提供了略有不同的体验,这一点可能会有所帮助。战争部分让人感受到对话者是如何介入以应对新的安全挑战的规范层面,如 "过渡 "中的正义要求,尤其是在战争之后,以及 "预防 "概念对规范秩序的冲击--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迈克尔-沃尔泽的开创性贡献,我们在第一章中从现实主义角度对其进行了批判。干预部分则略有不同,探讨了主权及其例外的理论、历史、政治和规范演变前景。与此同时,当我们开始跨越国界--这里指的是国家和性别--以及国际生活的上下层次进行思考时,关于治理的章节为深入思考正义与合法性的讨论如何不同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提供了素材。最后,"全球经济正义 "部分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来阐述和分析经济不平等和欠发达的困境。因此,本卷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了人们接触国际事务中道德问题文献的多种方式的样本,而且,如前所述,它邀请读者通过进一步阅读或撰写自己的文章来填补空白。

关于这本读本中的文章,我们还可以发表一些其他更为一般性的评论:这些评论与其说涉及结构问题以及文章如何反映该领域,不如说涉及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如何加深我们对国际伦理学重要主题的理解,以及如何为今后的文献提供一些指导材料。毕竟,我们有义务调整方向和进行反思。首先要指出的是,即使国际伦理学家的工作日益专业化和复杂化,他们也会发现保持对伦理推理的基本问题和限制的活力是很有价值的:应该如何生活?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标准?如何处理政治选择中固有的取舍?作为本领域最优秀作品的代表,本卷中的文章认为政治是一个不完美的领域:进行伦理反思就是要问:我们能做得更好吗?至少,有了清晰的思路、好的想法和国际政治意愿,最糟糕的政策是可以避免的。

其次,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本读物中的辩论是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中进行的,全球化释放并赋予了新的行为体和可能性。过去,国际关系学者相当狭隘地关注国家行为。如今,我们看到改变世界的权力集中于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事实上,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如沃尔玛和微软,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非政府组织,如人权观察和无国界医生组织,要求超级大国、中等强国和衰败国家都给予关注。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各种职能问题上,从环境监管到人道主义救济和减贫,都以决定性的方式坚持自己的主张。更新我们的准则性和经验性工具包和词汇,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形势,这项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国际伦理学家必须而且肯定会继续参与全球商业伦理、全球公民社会伦理和全球治理 伦理的进程,同时考虑正义战争和其他早在地球村之前就已存在并仍在地球村中普遍存在 的问题。国际伦理学的使命之一是更好地把握 "国际 "与 "全球 "之间的关系。

第三,我们应当赞同这样一种观念,即一元论--一种对伦理和国际事务采取的一心一意、全有或全无的方法--是完全不够的。众所周知,人类的判断力是错误的、有限的。新的信息常常会改变我们的观点:尽管 "真理 "可能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和指南,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鉴于美国当前的政治气候,汉斯-摩根索的 "外交九条 "中的第一条尤其具有持久的价值。例如,国际伦理学家决不能被学术辩论中经常固有的好斗精神所驱使让自己的专业信念凌驾于我们大家都应该认同的观点之上:也许我们错了。

这些文章的另一个统一主题是放弃意识形态,转而采用强调多元化的开明现实主义。根据 "开明现实主义者 "的观点,冲突既不是命中注定的,也不是随机发生的。利益既不是固定的,也不是自我定义的。可以根据理性做出决定,始终需要根据证据权衡各种主张。我们的一些作者可能更喜欢 "现实乌托邦主义者"5这一标签,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作品描述的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之间的差距。如果我们能够勾勒出道德上的理想,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目的或目标,可以据此确定我们的政策方向并衡量我们的成果。只要开明的现实主义者和现实的乌托邦主义者的会面是对当代国际伦理的公正描述,那么它就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描述--当然比早先现实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对峙的形象更令人鼓舞。

最后,一种明显的 "弱普遍主义 "贯穿了本卷的所有作品。我们所说的 "普世主义 "是指对普遍的人类尊严和社会正义的共同承诺。弱 "这一修饰语承认了一种多元化的观念,即共同的人道原则在不同的情况下会采取不同的形式。接下来的文章既不追求完美,也不追求同质化;相反,它们追求的是基于人类经验中共同点的相互理解。矛盾的是,人类经验中最常见的方面就是差异本身。我们如何与差异共处--尤其是面对共同的问题--将继续是国际伦理学家面临的众多紧迫问题之一。

本着相互学习的精神,我们提供这些文章供大家参考。调查是开放的,也是未完成的,这是应该的。我们敦促你们继续进行调查。

1有关世界政治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之间关系的讨论,见 Christian Reus-Smit 和 Duncan Snidal,"Reuniting Ethics and Social Science,"Ethics & International Affairs22, no.3 (2008):261-71.

2多年来,《伦理与国际事务》还欢迎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律师、神学家、地区专家、活动家、决策者和政策专业人士等撰稿。

3例如,参见本卷中伦理学家艾伦-布坎南和政治学家罗伯特-基欧汉的文章,以及他们的"预防性使用武力:A Cosmopolitan Institutional Proposal,"Ethics & International Affairs18, no:1-22.关于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就全球范围和关注的紧迫问题进行合作的例子,见 Christian Barry 和 Sanjay G. Reddy,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abor Standards:A Proposal for Linkage(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

4Hans J. Morge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7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6), 559。

5"现实乌托邦 "一词出现在约翰-罗尔斯的《万民法》(马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1999 年)中。罗尔斯对国际伦理原则的构想以我们发现的人性为基础。

另请参见

课程大纲和讲座:道德与国际事务》(乔尔-罗森塔尔,2001 年)

Stanley Hoffmann,"国际关系的政治伦理",第七届摩根索年度讲座,Carnegie Council (1987 年 5 月 22 日)

Christian Reus-Smit 和 Duncan Snidal,"伦理与社会科学的重新结合",《伦理与国际事务》,第 22 卷,第 3 号(2008 年)。

乔尔-罗森塔尔,《从安德鲁-卡内基到汉斯-摩根索》(2004 年)

乔尔-罗森塔尔,《从边缘到主流》(200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