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发表在《 伦理与国际事务》 博客 上。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请查看 Henry Shue 最近发表的《 伦理与国际事务》 文章。
埃里克-莱维茨(Eric Levitz)在《纽约 》杂志 上发表了一篇引人入胜、极具启发性的文章,探讨了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问题上,人们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政策结论。从根本上说,目前的主流观点是以我们可能认为的普遍主义伦理为框架的,即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必须采取更多的合作努力,促进再分配,以共享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在未来对弱势群体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采用不同的伦理框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我们在 "美国全球参与"项目中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问题是不同政策伦理概念之间的冲突:政策制定者的首要责任是对谁--对整个人类和未来,还是对眼前的短期公民?莱维茨的文章提请我们注意的是,与 "绿色新政 "等建议一样,气候变化也会产生一些平台,这些平台的重点不是分享,而是零和方法,即把保护 "自己人 "放在首位。如果我们接受对科学数据最悲观的解读:
最终,粮食将不足以让每个锅里都有一只鸡,或者至少不足以维持美国的人均汉堡包消费量,让中国的中产阶级享受不断提高的饮食标准,以及让全球最贫困角落的人们活下去。
纵观世界各地民粹主义运动的兴起,我并没有看到,特别是在选举民主制国家,有多少人支持对那些已经拥有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人实施重大限制,以便为子孙后代保护地球,或重新平衡世界人口的卡路里数量。在最近举行的保守派政治行动大会上,一些人大肆宣扬民主党人 "要来抢你们的汉堡包",并将此等同于约瑟夫-斯大林的大屠杀,这似乎有点不正常,但气候变化还没有达到"道德上等同于战争"(按照吉米-卡特和能源危机的说法)的生存威胁程度,美国人还没有准备好做出与二战等斗争期间相同程度的牺牲。事实上,正如莱维茨(Levitz)所言,对气候变化的恐惧可能会助长对提高壁垒和实行更多保护主义的支持。
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随着气候变化的发展,国际秩序会发生什么变化?当一个主权国家真的消失(由于海洋上升)或变得不适合居住(由于荒漠化)时,会发生什么?那些拥有关键资源但人口较少的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这些资源,使其不受人口较多但资源不断减少的其他国家的影响?要知道,气候的变化在导致罗马帝国和汉帝国灭亡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提出当前由主权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秩序会如何受到环境和资源分配变化的影响,并不是一个离奇的问题。
当我们描绘国际秩序的变化--以及世界各国国内政治的变化--时,我们应该思考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