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图片

CREDIT:Netflix.

电影伦理讨论 "西线无战事"

2023 年 3 月 14 日

近百年来,《西线 无战事》一直被誉为"反战 "经典。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929 年创作的小说和刘易斯-米尔斯通(Lewis Milestone)1930 年执导的电影因其现实主义风格而备受赞誉,并在世界各地的学校中广泛流传。随着有关 "第三次世界大战 "的头条新闻层出不穷--在本书出版之际,人们特别担心的是中国在对乌克兰的战争中武装俄罗斯--说这个故事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 "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尽管如此,这无疑是事实。就在 13 个月前,一个有见识的观察家还可以说,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已经超越了国家间冲突和堑壕战的时代;或者说,下一场战争将利用新技术打得漂亮,大部分破坏将控制在网络空间。但是,看看乌克兰的破坏就会明白,战争和一个多世纪前一样是地狱般的、非理性的和肮脏的。

简介

在《万籁俱寂》中,观众主要通过保罗-鲍默(费利克斯-卡默勒饰)这个来自德国北部、性格温和的 17 岁中产阶级学生的视角来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朋友的怂恿下伪造了父亲的签名,加入了战争。在校长一番振奋人心的演说刺激下,鲍默和他的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要去 "巴黎",似乎全然不顾法国农村的战事已经停滞多年,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和男孩已经死去。不过,与之平行的一个情节展现了德国政治家和军事指挥官的商议过程,让人清楚地看到,政府对战争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

然而,鲍默和他的朋友们还是被直接扔进了泥泞不堪、疾病缠身的战壕,几个小时之内,所有关于荣耀和巴黎的幻想都破灭了。第一天晚上,他们的营地就被炸毁,第二天早上,鲍默不得不取回朋友的身份牌,这个少年脸朝下躺在泥地里,已经死去。

从那时起,电影快进了 18 个月,Bäumer 已经成为一名铁血战士。德国和法国官员继续在字面上的公里数上讨价还价,并发动了一系列毫无意义的战斗。看着自己的朋友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一个比一个死得更令人心碎--鲍默离那个平易近人的 17 岁少年越来越远。最后,当鲍默在正式停战前几分钟还在战壕里奋战时,很明显,没有赢家,而且不知何故,已经为一场更加致命的战争埋下了种子。

展望乌克兰

在 2023 年观看这部电影,许多观众的思绪会立刻转向乌克兰。全境肃静》的前半部分可以讲述俄罗斯入侵的故事,除了语言和服装风格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在这两种情况下,青少年都会被成年人灌输谎言和宣传,让他们相信战场的光荣和刺激、他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他们会轻而易举地打败敌人。但在前线,他们的对手是和他们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他们被困在战壕里长达数周或数月,士兵甚至大多数指挥官都不知道实际的军事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术徒劳无益,长年累月的堑壕战造成数百万人死亡,而前线却几乎没有移动。乌克兰战争的规模远非如此,最终结果如何仍有待观察,但这场冲突已造成数十万人死亡,而且看不到任何结束的迹象,它已成为本世纪或其他任何世纪的大悲剧之一。

不过,更棘手的是,尤其是对于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的人来说,我们应该审视自己对乌克兰战争的感受。乔-拜登(Joe Biden)和其他领导人在演讲中讨论了这场战争的生存利害关系,沃洛迪米尔-泽兰克西(Volodymyr Zelenksyy)被誉为新的丘吉尔,雇佣军从世界各地涌入,与乌克兰人并肩作战。就像保罗-鲍默和他的朋友们一样,许多撰写和思考这场战争的人并不了解战斗的滋味。当你的家园不可能被摧毁时,你很容易要求更多的坦克和防空导弹。

关于战争历史意义的豪言壮语和思想文章并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在当地,(大多数是年轻人)正在被杀害,无辜的生命正在被摧毁,城镇正在从地图上消失。所有 这些都表明,即使提前一天、一小时或一分钟结束战争,对成千上万的人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决定。对于任何一方来说,在不冒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战争决定,找到结束冲突的方法应该是他们每天醒来后首先想到的事情。

德国视角

除了与乌克兰的相似之处之外,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一版本的《全城戒备》或许让人想起高中或大学时的指定读物,或者,如果他们观看过这部影片的话,那么它就是美国观众习以为常的众多暴力剧中的一部,而这部影片则更加令人心碎,更具历史感。不过,德国的头条新闻 来看,这部影片自上映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在颁奖季更是如此。

当然,德国人对世界大战的看法与美国和大多数西欧国家截然不同,雷马克的小说似乎代表了战后德国人的一种近乎公开的忏悔行为,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深感羞愧。这本书可以与反对反犹太主义和否认大屠杀的法律一起,被视为抵制 20 世纪上半叶德国军事化和极端主义的堡垒。

因此,将《万籁俱寂》包装成一部华而不实的 Netflix 战争史诗片,对场景进行剪切和改动,并加入法国和德国官员之间的谈判,会触怒许多国人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不可否认地 "站在 "德国士兵一边,这加剧了紧张气氛。在整部影片中,他们都是勇敢的弱者。我们看到他们哭泣、与家人团聚,我们甚至支持他们从当地农舍偷鹅。在战斗场面中,观众被迫与这些年轻人一起强调,他们明显受到惊吓,兵力不足,正在与坦克和火焰喷射器搏斗。

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但也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这是可以理解的。在德国有关这部电影的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是,不客气地说,它是 "奥斯卡诱饵"--把重要的历史文物卖给美国观众、公司和颁奖典礼,以获取声誉和娱乐。德国《图片报》的影评人写道:"(2022 年版)......是一部不伦不类的作品。......是一部无法形容的厚颜无耻之作。要想以这种方式糟蹋一部杰作,如此无情地粉碎其内容和故事,需要相当程度的无知、不尊重和对奥斯卡奖的渴求"。现在,随着四次获得奥斯卡奖,包括一次最佳国际长片奖,这场争论肯定会继续下去。

"公平对待敌人

除了战场上的恐怖,影片还试图说明战争结束方式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当哪一方败局已定时,一位德国官员(丹尼尔-布吕尔饰演)对他的法国同行(蒂博-德-蒙塔朗贝饰演):"要公平对待你的敌人,否则他会憎恨和平。"法国同行对他的一方提出的许多结束战争的条件提出了批评。短短几年后,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上台,引发了一场更加致命、更加全球性的战争。

关于从 1919 年的《凡尔赛条约》到 1939 年入侵波兰之间是否存在一条直线的问题,有很多争论,也有数不清的书籍进行了论述,但这不在本片或本评论的讨论范围之内。不过,《万籁俱寂 》清楚地表明,军事指挥官和政治家的世界与士兵的世界相去甚远。影片喜欢表现战壕的泥泞与官员们的轨道车和办公室的华丽风格之间的对比,或者士兵们破烂的衣服与发型完美、留着大胡子的指挥官之间的对比。

然而,这远比衣服和家具更深层次。在一个场景中,当指挥官们就战争费用讨价还价时,布吕尔饰演的政治家指出,他的儿子最近在战场上牺牲了。这让气氛顿时暗淡了下来,但并没有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改变谈判。双方一直打到 "第11个月第11天第11个小时 "停战。尽管影片存在种种缺陷,但其结尾却以一种真正黑暗的方式提醒人们战争是多么可怕,以及谁会做出最大的牺牲。

讨论问题

  1. 新电影是否实现了 1929 年小说、1930 年电影或其作为 "反战 "经典的遗产所传达的信息?
  2. 为 Netflix 和颁奖典礼重新包装这部小说在道德上有错吗?
  3. 影片中的德国士兵发动了侵略战争,与他们产生共鸣有错吗?有可能将士兵的行为与其军队或政府的目标分开吗?
  4. 领导人应该如何向国民谈论战争?宣传有必要吗?
  5. 士兵参战的年龄限制应该是多少?青少年参战在道德上是否总是错误的?
  6. 战争应该如何结束?是否有义务 "公平对待敌人"?
  7. 当战争被拍成一部大制作电影时,它就一定会被美化吗?如何负责任地拍摄战争片?

引用作品

"一部反战史诗成为了奖项的宠儿。为什么德国人不这么看",《洛杉矶时报》,马克-奥尔森,2023 年

"战争与资本主义:关于 西线无战事》的争论一直可以追溯到这本书",《文学枢纽》,布鲁斯-克拉耶夫斯基,2023 年

"德国人被 西线无战事》激怒是正确的:它把德国人描绘成好人,"《卫报》,尼古拉斯-巴伯,2023 年

"德国人的仇恨是正确的 西线无战事石板报》,丽贝卡-舒曼,2023 年

"德国评论界对获得奥斯卡提名的 西线无战事卫报》,菲利普-奥尔特曼,2023 年

Carnegie Council 国际事务伦理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无党派的非营利组织。本文所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一定反映Carnegie Council 的立场。

您可能还喜欢

起源》剧照。图片来源:Neon/IMDB

2024 年 7 月 15 日 - 文章

电影伦理讨论 "起源

这篇评论探讨了艾娃-杜弗内(Ava DuVernay)根据伊莎贝尔-威尔克森(Isabel Wilkerson)的著作《种姓》改编的《起源》(Origin)中有关种族和压迫的全球性问题。我们该如何开始这场讨论?

莉莉-格拉德斯通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花月杀手》中。图片来源:Apple TV+

2023 年 12 月 19 日 - 文章

电影伦理讨论 "花月杀手"

这篇评论探讨了《花月杀手》中的伦理问题,包括奥萨奇恐怖统治中美国原住民受害者的待遇问题。

奥本海默》电影海报

2023 年 8 月 1 日 - 文章

电影伦理讨论 "奥本海默"

这篇评论探讨了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中的道德问题,包括制造原子弹的道德性、对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