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 "贸易战 "的利弊时,是否需要考虑道德因素?
有三个广泛的伦理框架存在冲突,这使得回答这个问题变得困难。贸易战的伦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优先考虑哪套价值观。
直到 2016 年大选之前,主流观点都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 "民主和平"、"资本主义大和平"、GDP 增长/民主化等论调以及国际事务自由学派的理念。中美经济的相互依存将为防止冲突创造条件,引导中国 "崛起 "成为所谓的 "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从而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隐含地减轻了美国的负担),使人民摆脱贫困,并为渐进、进化的民主化创造条件,从而巩固更好的中美关系,并有利于全球秩序和人权事业。贸易战刺激冲突,消除可能缓和紧张局势的联系,对依赖贸易关系的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贸易战可能会带来上述风险。
借鉴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批评的一种反驳意见认为,贸易关系使一个在国内与自由主义价值观和现有国际体系背道而驰的中国政权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它利用这些权力和资源在世界上追求更强的行动能力(往往与美国的偏好相悖),同时也在国内更有效地镇压其公民。尽管短期内会有痛苦,但从长远来看,切断中美经济的联系是合乎道德的,这不仅可以消除美国对中国国内不自由做法的任何默许支持,因为这些做法与美国的价值观相悖,而且还可以削弱中国作为美国近似竞争对手的经济和技术基础。
第三种观点是交易观点:与中国的贸易是帮助了美国人还是伤害了美国人?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评价是好坏参半的,因为一些美国人从这种关系中受益,而另一些人则没有。因此,对于贸易关系或贸易战是帮助了 "正确 "的人还是伤害了 "正确 "的人,评估是在观察者的眼中进行的。
观察 2020 年大选的有趣之处在于,我们看到这三种批评的元素都被运用到了竞选中;有人批评特朗普政府让美国陷入了一场破坏稳定的对华贸易战,也有人对过去三十年美国对华政策的假设表示担忧,认为这些假设对美国工人的影响或中国的内外政策需要重新审视。
人们常说,美国人在外交政策问题上 "不投票",但我猜测,在 2020 年的初选和大选中,"中国 "将成为各种此类问题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