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 伦理与国际事务博客.
全球大流行病是否会改变国际事务的性质?它有可能促进国际合作,还是会助长全球体系内的解体趋势--即各国寻求脱钩?我们能否看到各国重新努力"脱钩",重新思考全球供应链和运输网络?
此外,不同的国家是将大流行病视为加强合作的动力,还是将其视为在 "大国竞争 "中获得优势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这与关于国际事务的默认状态是竞争还是合作的意见分歧是一致的。迄今为止,在对美国全球参与项目调查的答复中,美国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不一。
这项调查是在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爆发之前进行的,因此并没有具体的问题来检验本文标题中提出的命题。然而,人们已经开始讨论气候变化是否会带来更多的合作态度,或者美国是否应该利用气候变化造成的破坏来促使竞争对手做出改变--例如,迫使中国应对气候紧急情况是否会使中国政府转向内向(从而减少用于扩大军事存在的开支),甚至催化政治变革运动。此外,人们还在讨论中美贸易战造成的短期损失是否会给中国带来长期问题。因此,关于是否应利用破坏性事件来获得优势或建立新的合作机制的争论已经出现。
在调查中,受访者被问及他们是否会 "优先推动民主变革,而不是确保达成可行的贸易和应对气候变化协议"。截至 2 月底,超过 61% 的受访者反对这种做法,只有 29% 的受访者表示赞成(其余人表示不确定)。但这似乎提供了一个数据点,表明在面对跨国危机时,合作可能会战胜分歧。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支持了阿米泰-埃齐奥尼(Amitai Etzioni)的立场(我曾称之为 "社群现实主义"),即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共同威胁的动力。
所有这些关于国际体系的命题都在接受实时检验,因此我们将看到现实如何符合不同的偏好和期望。